其實沒有想到上一篇寫到的職涯新決定會受到大家的關注。
想必大家對於職涯議題多少都是有感的,雖然我們平常較少跟身邊的人會互相討論職涯與未來的事。
但畢竟我們人一生花在工作上的時間可以說是佔了極大的部分,所以持續探索和找到工作的意義與價值真的很重要。
最近在閱讀《越工作,越自由》這本書時,剛好看到了這段話,我覺得說得很貼切也很有道理:
❝從小到大,大家都被教導,要如何「如何擁有最好的職業」,卻沒有人教導「如何從事對自己最有意義的工作」,只要你開始意識到這一點,就是自由的開始。❞
因為一直以來,我們沒有主動去意識,或是沒有人引導我們去思考工作的意義與價值,所以我們往往都在各自的職涯中遇到各種迷惘、掙扎與挑戰時,無法跳脫困境,甚至只能用忙碌自我欺騙,掩蓋我們的迷惘與不安。
而這一篇文,我想接續記錄自己做出職涯新決定背後的三個思考點。
➊短期內在經濟上有足夠的餘裕
審慎評估自己的經濟資產可以讓自己有多少彈性空間,這點絕對是得要考量的重點。
如果經濟上沒有足夠的餘裕,其實很難有選擇權,不太可能就果斷裸辭,只能面臨得馬上找新工作的壓力和焦慮。
其實出社會工作以來,我的薪水真的並不高,但因為平常花費不高,再加上知道緊急預備金的重要性,多少還是會存了些錢。
另外也有投入一點餘裕在股市作長期投資,所以還是為自己創造了一點經濟上的彈性空間。
這次做出職涯新決定,也是評估後知道短期內是有足夠的經濟支持和緊急預備金的,即使接下來的半年到一年都沒有任何收入,基本上還是能夠維持生活的。
因此才比較有勇氣做出這樣的職涯選擇,讓我有彈性空間可以去做新的探索和嘗試。
➋創造時間的餘裕才能深度重新整理和出發
基本上身為上班族,每天都得花大概三分之一的時間在工作上,甚至某些工作任務還有隱形的成本時間,需要在下班時間花心力去執行的,因此每天所剩的自主時間其實真的不多。
如果要擁有更多的時間,要嘛是早起,你就擁有上班前的一段自主時間,不然就是利用下班後到睡前的時間。
不過往往上了一整天班,身心都已經有一定的疲憊了,下班後的時間想好好運用和規劃常常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儘管有嘗試和研究,盡可能善用上班外的其餘時間,安排時間進行寫作或是其他學習的規劃,不過說實在的這真的不容易,而且也很難長期維持,總是斷斷續續的。
雖然說時間不可能完全不夠,真的要擠出來應該還是擠得出來。
但碎片的空檔時間再加上工作上的臨時任務或需要持續推進的專案等還有生活中各種需要處理的事情,有時候在每天的忙碌狀態下,讓自己停下來好好思考,重新盤點、沉澱和整理實在是有些困難。
就算利用短暫的時間稍微重整,但很可能又有個工作上的緊急任務,讓你必須優先去面對。
在時間上如果沒有太多的餘裕,往往就會陷入被時間和各種行程追趕的窘境,頂多也只能做到「淺層」重新整理。
所以說如果有機會可以為自己創造時間的餘裕,利用一段休耕期、空檔期,讓自己真正停下來思考、重整節奏和步調,「深度」的重新整理和出發,更用心去探索新事物,那麼不是更好的嗎?
➌不冒點險,生活就都是預料之中
選擇裸辭,不馬上找新正職工作的原因是我知道,即使找到了,但生活基本上都還是預料之中。
我想除非往科技業或特定產業發展,或是本身擁有某個領域的超強技術和技能,不然就算自己很快的找到其他一般的正職工作,薪水大概也就是可預期的range。
接下來往往就是要用時間、用年資換取每年的微幅調薪或是更高的職位,這樣可想而知、預料之中的職涯歷程,我想不會是我內心深處真正想要追求的。
如果要跳脫這樣傳統的職涯框架和歷程,我想就真的需要冒點險做點嘗試了。
而要冒點險的話,當然是越年輕時去行動,付出的成本和代價相對比較低。
不冒點險,生活就都是預料之中。
冒點險,才有機會看到預料之外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