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個週末兩天,參加了由人生設計心理諮商所辦理的人生設計卡執行師初階培訓課程。
雖然前陣子已經在職涯諮詢方面投入了一些學習,不過這次參與兩天總共12小時的實體課程仍然帶給我不少收穫和不一樣的體驗。
比較讓我驚訝的是,這次課程中的同學竟然還有從馬來西亞和峇厘島飛來台灣上課的,實在是很佩服他們學習的熱忱與積極。
快速回顧了兩天學習的內容,我記錄一些印象深刻和覺得滿值得思考的收穫點。
▌網路時代對職涯觀念的影響
網路時代對我們這一代的青年或是更年輕的世代影響很大。
爆炸的資訊可以讓我們更快速的接觸到各種趨勢和職業資料,但也因為選擇太多,反而讓人容易迷失其中,在選擇上感到痛苦。
社群媒體的盛行則是讓我們重視即時反饋、容易陷入比較,這導致我們在職涯上常會感到焦慮和失去自信。
我們不能忽視網路對職涯觀念的影響,了解它影響的面向和背後的原因,我們才能避開因為網路造成的內在問題,甚至能善用網路為我們的職涯提升價值。
▌不是給予建議,而是引導、陪伴和探索。
職涯諮詢的重點並不是給予建議。它的價值在於引導、陪伴和探索。
我很認同。
其實我們身邊不乏各種別人給我們的建議。
但這些建議有時候是在別人沒有真正理解我們、以他們的立場或是在社會的價值觀下給予的,實際上很可能完全不適合我們。
即使是適合的,但我們可能也有點無感。
所以很多時候我們更需要的單純是引導、陪伴和一起探索。
只是一直以來,我們身邊很少有人跟我們一起這麼做。
畢竟給建議比較簡單。
透過諮詢過程中的引導、陪伴和共同探索,我們會更理解自我和釐清現況,而行動的答案往往就會自然而生。
▌不是從問題到答案,是從問題到行動
我非常喜歡課程中老師提到的,從Q到A的A不是Answer,而是Action。
我覺得職涯問題真的大多時候不會有一個完美的Answer,雖然我們總是期待有個答案。
但比起答案更好的,其實是行動。
只要開啟小行動,我想問題就已經在逐漸在邁向解決的過程了。
一連串的行動後,我們就會發現答案是什麼。
▌有時候我們是無法行動,不是缺乏探索
在課程中聽到這句話也非常印象深刻。
我發現很多時候的確是這樣。
我們以為職涯迷惘或卡關是因為缺乏探索,不確定自己的興趣、熱情在哪,不知道自己的能力在哪、重視的價值觀是什麼。
但有時候我們真的搞錯問題的核心。
其實我們已經探索到一定程度了,我們對於自己理解到一定階段了,只是我們一直沒有開始行動罷了。
然後選擇用缺乏探索來當作藉口。

▌要承受一個東西的不好,才能享受它的好
沒有任何一個工作是沒有不好的層面,沒有完美無瑕疵的工作。
即使是你充滿熱情的工作,都還是會有不太喜歡的面向在其中。
所以我們得學會理解和承受一個東西的不好、一份工作的不好。
這樣我們才能更加享受當中的美好。
就像我們如果可以包容和接納一個人的缺點,就更能看見和感受到他優點的美好。
▌善用優勢,管理弱勢
我個人很同意這個觀念,也覺得這是在職涯發展上我們需要時常提醒自己的。
因為過去學生時代的學習模式,很容易讓我們變成花太多心力在提升弱勢上,哪邊弱就選擇先去補哪邊的。
但這並不是理想的策略。
因為就算花了很多時間在補強弱勢,但也可能只提升一點點,終究有界限。
不如把更多一點的時間投入在善用和強化優勢,我們可以發揮的效益其實更大。
弱勢只要用管理的就可以了,讓它不要到扯自己後腿的程度。
善用優勢來補弱勢或是找人互補,往往就可以達到管理弱勢的效果了。
▌工具只是媒介和輔助,重要的是真誠的理解與對話
雖然學習一些工具和技巧,對於職涯諮詢有一定的助益,但我也很認同最重要的其實還是回到真誠的理解、對話和討論。
仔細想想就會知道真誠地傾聽和對話是多麼寶貴。
畢竟在這趨勢不斷演進、追求效率和資本且充滿忙碌的社會中,有多少人真的願意慢下來,傾聽你的聲音,帶著真誠的內心理解你,陪伴你、引導你一起針對職涯和未來好好討論?
我想這也是職涯諮詢的價值。
在這樣互動的過程中,很自然的我們有時就會知道接下來可以怎麼調整、改變和行動。
其實還有一些想要記錄的,不過怕太多內容,還是先寫到這裡就好。
透過這次的培訓,學習了人生設計卡背後的職業生涯理論與實用的職涯諮詢技巧,讓我對於職涯上的許多重要概念又再次得到強化,也再次進行了些反思。
期待之後的進階培訓有更多不一樣的學習與體驗。
